崇禎皇帝作為大明官場的一把手,麵對這種混亂局麵,不能不管不問。清軍一旦攻入北京城,那些大臣,換了服裝依然可以坐在原來的位置,待遇不一定比現在差。崇禎皇帝作為明政府打班長,便會隨著大明政府的消失而消亡。
明國官場,有事開會,沒事也開會;能解決問題的會要開,解決不了問題的會也要開。阿濟格在北京城外忙著搶掠,崇禎皇帝在北京城裏忙著開會。
在平台,崇禎皇帝與大臣們針對如何對付城外的清軍,召開第N+1次會議,希望能討論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大臣們仍然是陳詞濫調,老生常談。務虛不務實,隻提困難,不想辦法。作為兵部負責人,張鳳翼實在找不到替死鬼,隻好硬著頭皮,心不甘、情不願地做出姿態,自請擔任各路援軍總指揮。
明政府軍備弛廢,各路援軍各有小算盤。他們認為,清軍入關,隻為搶財物、人口,而不是剿殺明軍,占領北京。明軍將領有了這樣的想法,自然采取能守就守、能躲就躲、能跑就跑的作戰策略,絕對不與清軍殊死戰鬥。
正因明軍采取這樣的作戰態度,導致阿濟格一路勢如破竹,連破房山、安肅、大城。9月,再陷文安、永清,漷縣、遂安、雄縣。然後,清軍有折回來,攻香河,河西務,涿州,克順義。再繞到京城東北,至懷柔、大安,西陷西和,分兵屯密雲、平穀,再返回雄縣,向北搶掠。
1637年10月18日,搶足掠夠的清軍,敲著得勝鼓,唱著凱旋歌,大搖大擺地從冷口出關,像媳婦回娘家一樣。最可氣的是,清軍把搶掠來的漢族美女,打扮得花枝招展,逼著她們坐在馬車上,做流動展覽。
阿濟格在出關前,命人找來一大塊木板,上麵書寫“各官免送”,插在兩國邊界上。的確,在阿濟格入關兩個月內,明軍除少數將領在某個地方抵抗外,各處守將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反擊,對清政府的虎狼之師,大有迎來送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