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

猛事篇

字體:16+-

第一章 安森,在中國上岸

1743年,“百夫長”號接近廣州。當時,安森手下的船員三分之二因敗血症死亡,船隊殘破不堪。他要求進入廣州進行修理和補給,但遭到了地方官員的拒絕。這時,安森決定“揭穿地方官員的虛張聲勢”,他重申了自己的要求,並威脅要擊毀駐紮在該港的中國艦隊。

故事要從1743年的一次中英交涉開始。這次事件足以讓西方世界在此後的兩百多年裏,一直把中國人視為和他們不一樣的人種。這,直接導致了清末的外交弱勢和戰爭危局。

1736年,大清帝國已從雍正手中傳至乾隆。在此後的幾年內,依然以中華帝國身份睥睨整個世界的大清朝,實際上苦心經營的不過是“china”印象而已。談到被外人冠名為國名的瓷器,明、清官窯瓷在康乾時期(1662—1796)進入最為鼎盛的時代。清代禦窯規模較明代更大,檔案明確記載有官員參與督窯。特別是督窯官唐英,以“陶人”自勉,從雍正六年起參與燒製官瓷,乾隆二十一年去世時,已是最高一級的督窯官。這位“陶人”嘔心瀝血,兢兢業業。這一時期的窯瓷無論大件小器皆製作精湛,顏色釉瓷勻淨怡人,不愧為盛世之作。此後中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這一時期的燒瓷水平為之奠定了基礎。

1743年,當喬治·安森駕駛他的“百夫長”號首次出現並駛入廣州虎門附近的海域時,他的船員疲憊不堪,船隊幾近不堪一擊。

1740年,他主張進行英國艦隊的第二次環球航行。行前,英皇喬治二世明確指示,如果有機會,可以取道中國歸來,為開拓東方市場作好準備。那時候,航海堪稱世界上最危險的活動。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沒用測量地球經度的儀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著名的“經度之戰”在科學界展開。不過,安森的船隊在當時還無福消受任何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