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有度,頂尖社交藝術
高招一: 在交遊中尋找有才能的合作者——王猛
關係是“跑”出來的,門路是“走”出來的,腦筋是“動”出來的。一動不動啥也不幹,結果就是沒關係、沒門路、沒腦筋!
王猛出身寒微,少年時後趙已席卷中原,東晉則偏安於江左。他和眾多的北方人一樣,遭遇戰爭與饑荒,顛沛流離,生活十分悲苦。盡管如此,他仍然手不釋卷,以天下為己任。
一次,他參加後趙司隸校尉徐統舉辦的宴會。徐統很賞識他,想征辟他為功曹。他很感謝徐統的賞識,但是拒絕了這次踏入仕途的機會,認為後趙此時雖然實力強大,但是內部危機重重,對自己來說並非一個好的時機。
世事果如王猛所料。後趙在一年之中有三個帝王輪番上台,內部爆發了血腥的奪權戰爭。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將領桓溫北伐,進兵關中,關中父老夾道歡迎。王猛想一睹桓溫的風采,也去拜訪了。
桓溫請王猛談談他對天下時局的看法,王猛一邊捉身上的虱子,一邊縱談天下大局,旁若無人。桓溫對他的氣度和格局都暗暗稱奇,因此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一個疑惑。他說:“我奉天子之名,統率精兵討伐凶蠻之徒,為百姓謀取安寧,為何關中豪傑卻不來我的大營投效呢?”
王猛十分清楚,桓溫此次北伐,目的在於靠軍功謀求聲望,並不是真的想為晉朝收複北方。因此,他直言不諱地說:“您率領大軍不遠千裏而來,卻不肯渡過灞橋收複長安,關中豪傑看不透您的心思,故而不來。”
王猛一句話就戳中了桓溫的心窩子。桓溫之所以不肯進攻長安,是因為奪取長安會消耗他的實力,但奪取的國土屬於晉朝,而不屬於他。他雖進軍中原,但也有留敵自重的想法。王猛的見識再一次讓他折服,他很有感觸地說:“江左沒有一個人比得上您的才能啊。”桓溫離開關中前,贈予王猛豪華的車馬,希望他能隨自己南歸,幫自己成就大業,但是被王猛拒絕了。他雖與桓溫結交,但無意輔佐桓溫。他很清楚桓溫雖身為晉朝臣子,但心懷篡逆之心,這在世家大族盤踞的江左首先就失去了道義上的支持,因而不可能成功。王猛有拯救天下的誌向,但桓溫並非他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