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試圖說服別人之前,先記住一個真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是皇帝還是乞丐,是聖徒還是普通人——會輕易地認為自己的思想是錯的。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句話,你將說服不了任何人。
蔡澤是戰國時期燕國人,他和當時的很多知識分子一樣,想找一個好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華。他先是到了趙國,結果不受禮遇;之後又去了魏國,不過運氣不好遇到了劫匪。好在這些劫匪隻‘劫財’不殺人,這才使他活了下來。在魏國運氣不佳,在秦國必得重用,這算是一個沒有道理的規律:商鞅、張儀、公孫衍、範雎等人物都是在魏國混不下去,到了秦國就一步登天的。因此,蔡澤來到了秦國。
當時秦國的相邦是範雎,爵封應侯,秦昭襄王對他言聽計從。可以說,他跺跺腳,整個鹹陽都會抖三抖。
蔡澤首先拜訪的就是範雎,他將此視為打開自己人生之路的敲門磚。為了能夠按照預定計劃行事,蔡澤先開始造勢,讓人對外散布消息,說蔡澤是天下無雙的辯士,到了秦國必定取代應侯。範雎聽了這個消息很不以為然,不過還是派人召見了蔡澤。
蔡澤見到範雎,隻是作了個揖,並未下拜,這讓本就不痛快的範雎十分生氣,斥責他說:“你揚言要取代我的位置,這是真的嗎?”
蔡澤說:“的確是這樣。”
範雎忍住憤怒說:“你且說說看,若是說得不對,我再治你的罪。”
蔡澤暗示說:“商鞅相秦、吳起相楚、文種相越,都未能善終,你知道為何嗎?”
範雎聞言一頓,態度變得緩和很多,繞開蔡澤的提問,辯解道:“商鞅在秦國變法,使秦國成就霸業;吳起侍奉楚悼王,使私室不能損害國家;文種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國報了仇。這三個人都是成就大業的榜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