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羅輯思維》節目中聽到一個有趣的觀點—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名牌包還要貴的社會。
節目中,主持人設定了一個題目—在某次聚會上,你遇到兩位女士,其中一位女士拿著一個平民包,但是談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第二位女士則拿著一個名牌包,但她言談之中更關心電視劇裏某個人物的命運。據此,主持人讓大家判斷,這兩位女士誰的社會地位更高。
要是放在十年前,我會推斷,誰的包貴誰的社會地位就高。但如今我深知談資的重要性,自然會根據談論內容判斷一個人的水平高低。一個名牌包,小白領一咬牙一跺腳,拚著半年工資,總歸是能買到的;而能看懂《經濟學人》雜誌的人,必定懂得高級的英文詞匯,還需要時刻關注時事熱點,這些內在的東西可不是金錢能隨便買來的。
談資是什麽?就是談話的資料。這很容易理解,我們吃飯,需要有飯可吃;渴了想要喝水,需要有水可喝。溝通,則需要有話可談。
與人談天說地,最怕的就是遭遇尷尬的沉默。如果兩個人隻是幹癟地坐著,那麽就算坐上十年,你們也不一定成為朋友。
我第一次認識到談資的重要性,還是在十年前。
十年前,美劇《越獄》風靡大江南北,從莘莘學子到商界精英,從打工一族到霸道總裁,可以說得上是無人不知。微博裏,日常生活中,你不了解點最新的劇情,就稍顯得落伍於潮流。而那段時間我正忙著備考“高級演講培訓師”,一直沒有時間追劇,於是我便成了一個落伍的人。
那幾個月裏,麵對微博裏的熱烈討論,甚至在課堂上連培訓老師也能就著《越獄》的話題談笑風生,我隻能眼觀旁聽,想插嘴都插不上,多麽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