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森規則是指人們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獎勵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阿倫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將實驗人分4組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借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
此實驗對數十人進行過後,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阿倫森認為,人們大都喜歡那些對自己表示讚賞的態度或行為不斷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態度或行為不斷減少的人或事。為什麽會這樣呢?其實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從備加褒獎到小的讚賞乃至不再讚揚,這種遞減會導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較平靜地加以承受。然而,繼之不被褒獎反被貶低,挫折感會陡然增大,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遞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悅及反感心理的。
實際上,阿倫森規則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比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到新單位工作,從被保護的環境一下子跳入一個競爭性的環境,很容易發生“適應不良症”。作為新人,開始時的勤奮工作可能被領導和同事重視並得到讚揚,但日子一長,從局外人逐漸成為局內人,領導的表揚沒了,同事的讚賞少了,他會感到不自在,感到自己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產生挫折心理,所以工作積極性大受影響,沒有初來時的那股幹勁了。殊不知這種由勤到不勤的轉變,對領導和同事而言,同樣會產生“褒獎遞減”作用,形成“阿倫森規則”,對其表露出不滿。這會進一步加劇該學生的挫折感,使其更加懶散,進而大家對他更沒有好印象。這種惡性循環會使這位大學生越來越陷入一種非常失敗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