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姚廣孝這樣站在社會最頂端的古代智者,當然並不比擁有現代思想和先進方法的後世人差。
隻是有些事情他由於時空局限性而難以理解,或是從未見識過。
就仿佛眼前有一層濃霧遮掩,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但隻要稍微點撥幾下,就會產生撥開烏雲見太陽的感覺和效果。
剛才徐欽描繪出的大概輪廓,姚廣孝就變得立竿見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所以,徐欽自感已非常慶幸,自己誤打誤撞地來到大明永樂年間,能遇到像道衍大師這樣的智者。
否則,他在當下這個社會裏就沒有知音,也就無法施展出自己的後世知識。
如其這樣,那他活下去還有意義嗎?
現在,徐欽覺得自己今後應該多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爭取培養出一批超越時代視野的官員,自己做什麽也就不會這麽費勁了。
而這批人,目前就從勤政殿裏麵的人開始。
高中低端都有,包括太子。
解縉一邊親自做著會議紀要,一邊還不忘刨根問底,“那些移民的物資供應問題,該怎麽解決?”
哎喲,剛才都說過了麽,這位仁兄脾性竟一點沒改。
還真就特麽的是‘一根筋’。
徐欽有些不爽,幹脆訓斥道:
“解大人,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妄想一次性解決,把事情全部做完。”
“移民與遷徙其實跟愚公移山一樣,就是個日積月累,邊做邊看邊總結經驗,你也不妨想一想,一座大山能一下子搬空?不都的子孫慢慢窮盡。”
“在這裏我要說明的海外殖民擴張,這跟當年漢武帝建河西走廊,慢慢形成的絲綢之路是一個道理。”
“從漢武帝開始至今,千餘年過去了,大家說現在的絲綢之路怎麽樣了?如此龐大工程,就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