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格心理學

第五章 人格心理學發展趨勢

字體:16+-

人格心理學的發展已進入第二個世紀。在人類進入新世紀之前,人格心理學家們已經開始思索:在第二個世紀裏,人格心理學的走向是什麽?回顧第一個世紀的曆程,可以看到:人格心理學曾以其廣博和跨學科的地位而盛行於世,但後來,人格心理學由於跨學科的研究減少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代人格心理學研究給人的印象是:人格是一個很小的研究領域,人格心理學家所做的僅僅是問卷調查,把被試對自己的描述進行因素分析,編製量表,確立信度和效度,公布常模,把分數進行比較,做出解釋。當代人格心理學已不是一個不斷積累的科學,而是一個個獨立的專題研究的集合。有人甚至提出,人格心理學可以被生理學、人類文化學、性別差異所分割並取而代之。

人們不禁要問:人格研究領域還有前景嗎?難道人格心理學連自己的研究領域都失去了嗎?

在即將進入20世紀80年代時,人格心理學開始走出了低穀。特別是“大五人格”的研究猶如一陣春風,給人格心理學家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同時,在20世紀90年代,一種綜合性的研究趨勢已經開始,跨學科、跨領域、跨情境等特點已經顯示出來。社會、臨床、管理、發展、認知等心理學學科都在大量引用著人格心理學的內容。有一項對眾多博士論文的調查結果發現:論文中對人格心理學的引證遠遠多於其他心理學科。這證明人格研究仍具有潛在的巨大影響力。這種整合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人格理論研究的交融趨勢

弗洛伊德和榮格的著作及其產生的廣泛影響,證明早期的人格心理學具有跨學科的性質,並且曾經是一門激動人心的、具有影響力的學科。雖然他們已去世多年,但對其他學科的影響卻絲毫沒有減弱。同時,人格心理學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也可部分地歸功於人類學、社會學、化學、因素分析等學科的影響。所以,Baumeister和Tice認為,沒能堅持跨學科的原則是人格心理學失去魅力的主要原因。到了20世紀80年代,曆史學家又掀起了研究弗洛伊德的熱潮。這既讓人格心理學家們高興,又使他們感到沮喪。因為曆史學家們選擇了舊人的思想而非新人的著作。那麽,為什麽時至今日,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還會有如此強烈的跨學科影響呢?顯然,他們向其他學科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提出的潛意識觀點,他們對以前無法解釋的行為提供了一種解釋方法。潛意識是一個富有影響力的概念,它有益於人類行為研究的相關學科。但是,如果剔除了潛意識的概念,弗洛伊德和榮格理論也就沒什麽吸引其他學科的力量了。事實上,現代人格心理學家在許多方麵比弗洛伊德做得更好,不幸的是,這些新的、更好的成就並不能給其他領域帶來刺激。相比之下,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對其他領域的影響更成功些。如果將對跨學科的影響作為一種比較的標準,人格心理學過去的確有過一些優勢,但早已喪失。因此,恢複跨學科的交流是振興和提高人格心理學生命力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