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格心理學

第五節 理論應用

字體:16+-

凱利像很多人格理論家一樣,也是一位臨床心理治療家。他不讚同心理障礙是由過去的創傷經驗引起的。他用認知理論來解釋心理障礙,認為心理問題是因為其建構係統出現缺陷造成的,他把心理疾病界定為個人建構係統的功能失調。行為偏差則是個體無視已多次做了錯誤預測或證實無效的建構,但仍試圖持續保留其建構係統的內容與組織的做法。“從個人建構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將異常行為界定為:一個雖已多次確定無效而仍反複被采用的建構係統。(Kelly,1955,p.831)”凱利認為,僵化地固著於某一建構係統的根源乃是焦慮、害怕和威脅。凱利的理論應用多在臨床領域中。

一、建構作用與功能失調

個人建構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與否具有重要作用,認知理論則運用建構來解釋心理問題的起因。

(一)去除混亂或製造混亂

沒有建構,世界就會變得混亂,科學家的工作就是減少不確定性,凱利認為所有人也像科學家一樣,都力圖減少不確定性,來使自己的生活明朗化。因為,不確定性會給人帶來焦慮和不安,產生壓力。所以,人們總是要對現實世界進行解釋,給予意義或預言前景。解釋和預測事物的主要工具是建構。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層次清晰的建構係統,人的心理世界也必將混亂不堪。例如,教師在考前為學生進行複習指導時,經常會教導學生要梳理知識,不能一團亂麻。這裏教師所描述的就是學生建構係統的組織特性,良好的建構係統有助於學生在使用建構時能夠準確有效。而在精神失常的病人身上所看到思維紊亂的現象,就說明了其建構係統的混亂。

(二)統領作用或製約作用

一個人可以自由地在許多建構中選擇並建立自己的建構係統,一旦個人建構被創造以後,反過來就會統領人們的行為。因此,建構的性質會決定個體的未來。如果一個人一旦獲得了一些有關世界的不恰當信條後,他們就會變成這些信條的奴隸。這類人的一生都會被各種清規戒律所支配,他生活在某一狹隘的、高度具有可預測性的領域中,采用的是封閉的建構係統。反之,如果一個人有較寬泛的視域,他的生活依據的是靈活、開放的規則而不是僵死的法則,他度過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凱利說:“一個人最終會確定自己自由的程度,確定其受限製的程度,確定的依據是自己所形成的信念水平。一個依據對當前事物特殊的、不變的信念來選擇生活的人,往往將自己變成環境的受害者。”(Kelly,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