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寧夏地理

第二節 生態環境修複和區域可持續發展

字體:16+-

一、生態環境問題與修複

寧夏中部幹旱帶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和植被退化。在氣候變化、人口壓力和政策因素影響下,該區生態環境總體上朝著退化的方向發展,土地荒漠化是其主要表現形式。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三次較大規模的草原開荒,致使大片草原被農田侵占;七八十年代末,大麵積的農田又被撂荒,土地逐漸沙化。與此同時,中部幹旱帶載畜量不斷增加,不合理的放牧措施導致草地質量下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部幹旱帶植被覆蓋有所好轉,但環境惡化趨勢依然嚴峻,局部改善主要得益於自流灌區的擴大和揚黃灌區的發展以及各種治理工程的開展。據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2004年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麵積297×104hm2,比1999年減少23.29×104hm2,其中沙化土地(沙質荒漠化土地)麵積118×104hm2,比1999年減少2.54×104hm2;根據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2009年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麵積289.43×104hm2,比2004年進一步減少了7.57×104hm2,沙化麵積115.96×104hm2,比2004年減少了2.04×104hm2。中部幹旱帶的鹽池、靈武、同心、中衛等縣市,是寧夏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區域,沙化土地約占全區沙化土地總麵積的3/4。土地荒漠化雖然整體得到初步遏製,荒漠化土地持續減少,但局部仍呈擴展和加劇的趨勢。同時必須認識到,該區植被總體上仍處於初步恢複階段,自我調節能力仍較弱,穩定性仍較差,難以在短期內形成穩定的生態係統;人為活動對荒漠植被的負麵影響遠未消除,超載放牧、盲目開墾、濫采濫挖和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破壞植被行為依然存在;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象災害(如持續幹旱等)頻繁發生,對植被建設和恢複影響甚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險仍然存在。因此,土地荒漠化、沙化仍是中部幹旱帶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威脅區域生態安全,製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