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寧夏地理

第四節 農業地理特征

字體:16+-

一、種植業

(一)種植業發展概況

寧夏種植業曆史悠久,六千多年前,寧南山區已開始有了原始農業。秦漢時期,寧夏平原已開始引黃河水灌溉。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由於封建政權的殘酷統治,種植業生產的發展十分緩慢。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采取大力發展農業的政策,種植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廣泛開展科學種田,科技興農,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投入,使得種植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寧夏引黃灌區被列入國家級“兩高一優”農業示範區,是全國四大自流灌區和七大商品糧基地之一。2012年,寧夏種植業產值241.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2.7%。

1.主要糧食作物及其分布

2012年糧食播種麵積82.83×104hm2。糧食作物在寧夏種植業中居首要地位,播種麵積占農作物總麵積的64.7%。因自然條件的顯著差異和作物品種特性的不同,寧夏糧食作物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北部平原有黃河灌溉之利,水、土、光、熱條件俱佳,加之農業耕作曆史悠久,集約化程度較高,糧食生產水平很高,是我國西部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基地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等。南部山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耕作粗放,是全國糧食作物產量最低的地區之一,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馬鈴薯等。

(1)小麥

小麥是寧夏種植麵積最大,產量居第二的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引黃灌區和南部的半幹旱丘陵區及陰濕區。2012年全區小麥種植麵積17.9×104hm2。其中,引黃灌區小麥種植麵積6.7×104hm2。以春小麥為主,各市縣都有種植;冬小麥主要分布在彭陽、涇源、隆德等縣,鹽池南部、原州區,同心、西吉也有少量種植。小麥種植單產較高的有中寧、永寧、青銅峽、靈武等市縣,較低的有西吉、鹽池、原州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