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寧夏地理

第二節 文化地理特征

字體:16+-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浩繁,包含了眾多的區域文化,而寧夏典型的多元混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從有考古學證據的舊石器時代靈武水洞溝遺址算起,曆經了曆代王朝的興衰,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交替碰撞,經過了幾次大規模的軍事、經濟移民,直到近代,寧夏才形成了基本穩定的行政區劃格局和人口分布格局,漸具特色的區域文化才在此基礎上形成並突顯出來。

一、文化分區

從總體上說,寧夏全區可劃分為5個文化區,即礦業移民文化區、稻作漢族文化區、半農半牧漢文化區、回族伊斯蘭文化區、文化模糊區(圖3-6)[1]。

(一)礦業移民文化區

該文化區的核心區分布在寧夏煤炭資源集中的石嘴山市,形成了以石嘴山為其文化核心,以大武口區、惠農區為主要分布區和以平羅的部分地區為其文化輻射區的片狀分布區。此外,長慶油田所在的寧夏河東靈武、鹽池部分地區是其飛地型“文化島”。由於靈武的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所以今後可能成為該地區的強勁產業和寧夏煤炭開采的優勢產業,因此會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而成為一個新的移民文化區。

移民區在人口構成上,以漢族為主,區外移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等省的人口比例稍大。在語言方麵,沒有統一的地方方言,經過語言的融合與嬗變,形成了一種以石嘴山方言為基礎,夾有四方土音的方言類型。當然由於該地區人口流動快,有些剛遷移來的移民仍以原來的方言為主。這些移動人口的住房都比較簡單而且大眾化,收入高的住樓房,收入低的住平房,房間布置沒有突出的特色。由於多數新遷移來的住戶收入不高,所以生活依然很拮據。人們的宗教觀念意識非常淡薄,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一種典型的移民文化。正因為如此,基督教比較容易在此尋求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