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1.吐血型

字體:16+-

“吐血型”隻是一個象征性的說法。它代表付出和奉獻—無我的付出、無盡的奉獻。這種方式猶如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由於對某種情感的強烈渴求,而依靠無底線、無自我、甚至無原則的全身心付出,去獲得對方的愛。

想一想,您是否認識這樣的人?抑或,您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兒時為了得到父親或者母親的認可,力爭乖巧、懂事,看著父母的眼色行事;上學後努力學習,力爭第一,隻為博得他們一笑;工作後勤奮進取,從不敢對領導和同事說“不”,隻為贏得他們的認可……但是,不論怎樣努力奮鬥,似乎依然對自己不滿。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一個追求完美、神經緊張、不敢“奢”求任何情感回報的人。即使如此,仍然忍不住暗暗地指責自己:“唉,我怎麽還不夠好呢?”甚至,在您讀到這一段時,竟然還沒察覺到,您的心底已積壓了太多太多委屈的淚水……

在吐血型的人看來,我被愛,是因為我愛了;要想獲取愛,我必須付出愛。其積極意義在於,這樣的人勇於付出,敢於承擔(可以不計後果,哪怕是自己的生命),行動力強,情感細膩,善於體察和包容別人,容易得到周圍人的信任與積極評價。他們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壓抑自己的深層情感,因過於替他人著想而不同程度地迷失自我,為別人而活著。

盡管在行為層麵,“吐血”要比“吸血”高尚許多,也比“討要”自尊許多,但是,我們仍然認為它是一種不健康的獲取愛的方式。“有毒”成分如下。

(1)無自我

“自我中心”在心理學領域並非一個貶義詞。適當的自我中心是心理健康的關鍵要素之一。過度的自我中心則是日常用語中的“自私”,完全不顧及別人的利益和感受。吐血型的人基本放棄了自我中心,通過“舍”來“得”,將太多的心理能量投注於外界,憑借他人取向來進行自我評價乃至采取行動。在付出的過程中,更多關注對方的滿意度,容易忽視或壓抑自身的真實感受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