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三)回避型(avoidant)

字體:16+-

這些孩子的養護人經常心不在焉,勉為其職,有時甚至反感、凶狠、敵對。孩子便覺得別人是靠不住的,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親密的關係。

嬰幼兒時期的人際交往經曆影響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影響到他們以後的關係發展。

同樣麵對一個陌生而且嚇唬人的情形,安全型的兒童會撲向媽媽,很快就能安靜下來,然後開始勇敢的探索,逐漸進入不熟悉的新環境(Ainsworth,Blehar,Waters,& Wall,1978)。焦慮矛盾型的兒童則會大哭大鬧,緊緊地抱住媽媽,完全聽不進父母的再三保證。回避型的兒童往往回避媽媽,保持與父母的距離,即使是害怕的時候也避免與父母的親密接觸。這些例子表明,依戀類型和兒童之間顯著不同的友誼、遊戲的風格,具有相關性(Koski & Shaver,1997)。

母親的撫育態度和撫育方式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記錄過一個案例:

一個4歲的小女孩,從1歲開始就遭受著慢性便秘的痛苦。她忍受了每一種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生理治療。全部治療都無效。因為醫生忽視了孩子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她的母親。我一看到孩子的母親,就認識到她才是孩子發病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建議她去接受治療,同時把孩子交給另外的人照顧。另一個人取代了母親的位置,第二天麻煩就解決了。因為我一直跟進這個病例,我知道孩子的病情再也沒有反複過。對孩子而言,解決問題的方式十分簡單。當然,如果不是經過分析,從而將來自母親的致病原因移除,也不會這樣簡單。那個小女孩是家裏年齡最小的孩子,是患有恐懼症的母親最喜歡的孩子。母親將所有的恐懼症投射到孩子身上,用過度、焦慮的關注包圍著她,讓她總是處於緊張狀態。眾所周知,這是極度不利於腸壁蠕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