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澳非篇

崇尚圖騰的毛利人

字體:16+-

在羅托魯瓦毛利文化中心,我們時刻能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無論是獨木舟上,還是村口、門口、集會場所及周圍建築物上,都可以看到圖騰雕刻,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特征。據說,毛利人遷徙到新西蘭,成為這裏最古老的原住民時,沒有文字,他們以口頭傳說和在木頭上刻記號的方式記載曆史,由此形成獨特的毛利人木雕。

除了木雕,毛利人的石雕工藝也非常出眾,最著名的是在新西蘭綠石上雕刻的提基神像(波利尼西亞神話中的神秘男人,被認為是波利尼西亞第一個男子),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

新西蘭毛利人歡迎客人的儀式很特別,毛利男女整齊地排列兩隊,在一陣沉寂之後,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男士,先是一聲洪亮的吆喝,接著引吭高歌。年輕的姑娘們翩翩起舞,周圍的人則低聲伴唱。歌停舞罷,他們就一個個走過來同客人行“碰鼻禮”,鼻尖對鼻尖,互碰3次,而後歡迎會進入**。

毛利人的木雕門

還有一種“挑戰式”歡迎儀式:歡迎者全部是民族裝扮,為首的赤膊光足,係著草裙,臉上畫了臉譜,手持長矛,一麵吆喝,一麵向客人揮舞過來,並不時地吐舌頭。臨近客人時,將一把劍或是綠葉枝條投在地上。這時,客人必須把它拾起來,恭敬地捧著,直到對方舞畢,再雙手奉還。這是最古老的迎賓禮,也最為隆重。

毛利人在音樂和舞蹈方麵極有天賦,他們把從傳教士那裏學到的讚美歌旋律及和聲,經過巧妙的組合,發展成毛利人明朗歡快的獨有旋律。與夏威夷草裙舞類似的毛利歌舞,深受各國遊客們的青睞,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戰舞。

這種舞蹈是毛利人將音樂、節奏、歌曲、舞蹈和肢體語言融於一體的、富有力量感的表演。舞者猛烈扭動身軀,雙目圓睜,皺眉吐舌,像是一頭怪獸在恫嚇敵方。戰舞的歌詞並不固定,不同的族群有各自的戰舞歌詞。現時最廣為人知的,是新西蘭橄欖球隊在比賽前表演的戰舞歌詞。歌詞大意是: 我死!我死!我活!我活!——我死!我死!我活!我活!——這是毛發濃密的男人——抓到太陽,讓它再次亮起來,向上爬!再向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