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一、效率與公平根本不可能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係

字體:16+-

我認真拜讀了這場爭論中的大量文章,我感到之所以有些人將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的頭上,是因為他們對於有關效率與公平的相關理論並不熟悉,甚至可以說理論功底很不深厚,因而誤解了我國目前的嚴重的不公平現象,把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到了效率的頭上,這些人的意見隻是認識上的偏差。但是我也發現,有些人將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頭上的目的,是為了批評我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他們認為改革開放隻注重了效率,忽視了公平,效率危及了公平,因而在他們看來,改革開放的基本思路需要調整,例如對於市場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就不能過分強調,因為它們雖然帶來了經濟效率,但卻損害了社會公平。

懷疑乃至反對中國改革開放的人,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往往以意識形態為基點,把姓社姓資作為批評和反對改革的工具,這在當時確實是有效的。但隨著改革的推進,人們慢慢開始自覺地將判斷改革開放的標準放在了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這個基點上。尤其是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而使得改革開放的必然性抉擇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從內心裏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因而在這個時候,如果還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出發,用姓社姓資來批評和反對改革,恐怕呼應者會非常之少了。因此,那些懷疑甚至反對改革的人,不可能再利用意識形態方麵的內容來批評改革開放了。這個時候,改革開放中的某些偏差和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就為懷疑甚至反對改革的人提供了口實,尤其是改革開放中的某些偏差和不完善所引起的不公平性現象,就成了批評改革開放的重要依據。關於效率與公平相互關係的這場討論,實際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有人認為改革開放雖然帶來了效率,但卻損害了公平,而且將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上升到理論層麵上討論,掀起了公平與效率相互關係的大討論。從公平上反思改革開放,在目前具有民眾性,因為我國目前確實存在著大量的不公平現象,人們對此恨之入骨,所以從不公平上來批評改革開放,要比從意識形態上批評改革開放更具有社會基礎。但問題是效率並沒有引發社會不公平,現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並不是由效率造成的。或者說,並不是因為改革開放造成的,而恰恰是由改革開放不徹底和不完善造成的,因而實現社會公平的最根本辦法,並不是放慢改革開放或中止改革開放,而是要加速改革開放和深化改革開放。因此,我認為,目前所進行的關於公平與效率相互關係的討論,與改革開放初的關於姓社姓資問題的討論,具有相同的性質,都是有人試圖通過討論改變正確的改革方向,甚至試圖中止改革,因而都會對改革開放產生嚴重的負麵影響。所不同的隻是,前者以意識形態為基礎,後者以所謂的民意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