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竹露清聲:一個人的音樂趣味

詩意李斯特

字體:16+-

毋庸置疑,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是音樂世界中一位勝利的國王,他活著的時候創造的輝煌令多少音樂家羨慕不已。作為一名作曲家,他讓樂器和樂隊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音,混合出前所未有的音響效果,被認為是“在浪漫主義時代,就連瓦格納也無法超越的大師”;作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鋼琴家,他用超凡技巧征服了從他的時代直到我們的時代的聽眾,他的鋼琴作品直到現在,仍然是優秀鋼琴家的試金石。

我酷愛李斯特的鋼琴作品。那些充滿絢爛的技巧,音符密度很高的樂曲,音響龐大而豐富,聽起來讓人痛快淋漓。就像一潭激流從俯視萬物的山尖上傾瀉而下,撞擊到岩石和安靜的湖麵,刹那間水花四濺,晶瑩而有力。但如果我們沉溺於斯,將這些視為欣賞李斯特的全部的話,我至少還能列舉出十名風格類似的作曲家取而代之。必須承認,李斯特的樂趣遠不止如此,至少在我看來,那些在幽深的坳穀中徘徊、在空曠的山野間冥想的作品,反而更有其妙處。讀李斯特,最終合上這本書時,人們才會發現是在音符中尋找詩意的過程。

李斯特一生起伏變化,不在乎外物,更在乎自己的內心。從年輕時起,他就熱衷社會活動,研究哲學,深入思考神學及宗教的意義。宗教神秘主義、宗教狂熱等都曾影響過他,而最終,他在皈依宗教時——更確切地說他是皈依自己心靈時,充滿平靜,始終篤信人道主義。他是個精力充沛且充滿求知欲與好奇心的人,生命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周遊列國,而不是伏案或守在鋼琴前創作。李斯特對各色社會學理論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在那個新思想滿溢,沸騰的熱血淹沒大地的時代,他無法將自己置之世外,也確實可以稱得上“時代的弄潮兒”。和很多年輕藝術家一樣,他曾對新生的世界迷茫又充滿希望,對舊的世界懷疑而絕望,但又在兩邊搖擺不定。“後麵是永遠被推翻了的過去,可是廢墟上的殘骸仍在蠕動;前麵是無邊的天際,閃爍幾道微微的曙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間是一片汪洋。” “十九世紀青年的特征”——李斯特對自己的總結也是他對當時所有青年藝術家的總結,不止李斯特,海涅、繆塞……這些時代的符號,都陷入這種困頓當中不能自拔,也是一代藝術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