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鍋”字不斷出現。無論是漢族馬幫馬鍋頭稱謂中的“鍋”字,還是納西族諺語“出門在外,打破羅鍋大的賠”真實寫照中的“鍋”,或是白族俗語“鑼鍋飯大家力,有婆娘沒碗飯”中的“鍋”,抑或是藏族鍋莊舞的“鍋”,這些“鍋”字成為繼茶馬古道雲南段《趕馬調》音樂主線之後的又一條文化脈絡。它們的表層共性即都與吃飯、做飯、飯碗等相關,說明馬幫走茶馬古道第一位的任務是為了有飯吃。而深層含義則寓意著生意的興隆,與今日我們所言“工作如同飯碗,不要丟了飯碗”實則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在藏族鍋莊舞中的“鍋”,卻有著不一樣的多重含義:其一,“鍋莊”是藏族稱之為“果卓”的一種圓圈歌舞形式;其二,是指做飯、開灶時,圍繞著壘起來的幾塊石頭,架上鍋,即“支鍋”。鍋莊舞起初就是圍繞著三塊石頭壘起的灶台起舞,正是因為如此,漢族才把此舞叫作“鍋莊”,後來逐漸衍變成在空曠的場地上,圍繞篝火起舞;其三,康定鍋莊。康定鍋莊之所以單獨作為一類,是因為它雖名為鍋莊,但含義大相徑庭。“康定鍋莊並不是舞蹈的鍋莊,它是漢藏民族貿易的中介機構,是茶馬貿易的產物。它因‘茶馬互市’的發展而興盛,又隨茶馬互市的沉寂而衰退。”[17]鍋莊舞不僅是藏族馬幫中的一種歌舞形式,康定鍋莊也曾與茶馬古道之間有著直接的聯係。
圖4-5 茶馬古道上支起的“鍋灶”,鍋莊舞的來曆即與此有關 攝影:張璐
筆者所言的茶馬古道鍋莊是指奔子欄地區的藏族鍋莊舞。它不僅是藏族馬幫住宿、休息時最常唱、跳的音樂形式,也是極具藏族馬幫特色的歌舞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