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訪南方絲綢之路:雲南茶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

第一章 茶馬古道雲南段生態環境

字體:16+-

“茶馬古道”是我國極為特殊的一個地域性稱謂。它指的是在我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跨國、跨地域的商業貿易通道,同時它也是我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互相交流的重要走廊。

“茶馬古道”一詞的提出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木霽弘、陳保亞、徐湧濤、王曉鬆、李林、李旭等六名學者,帶著行李幹糧,徒步考察部分古道後,根據古道和馬幫的性質,將其命名。然而,茶馬古道真正的緣起尚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一方麵,當時,由於交通不便,生活在海拔近四千米的藏民,終年以糌粑、酥油、牛羊肉、奶類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為主,缺少青菜,而茶葉具有刮油、分解脂肪、防止燥熱等功效,便成為藏民的重要飲品。從人體生理角度而言,飲茶是一件上癮的事情,使人較容易產生長期的依賴感,在藏族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可三日無酒卻不可一日無茶”,茶葉成為藏民們生活的必需品;另外,內地由於民間役使和軍隊常年征戰,需要大批的騾馬,供不應求,而西藏、四川、雲南邊界等地盛產良馬,這些馬匹耐力足、體質好,便成為內地戰馬的首選。正是這種“剛性”的雙向物質需求,造就了“茶”與“馬”之間“互市”的局麵,也成為今日我們所言“茶馬古道”出現的先決條件。

於是,一條條連接雲南、四川、西藏的線路孕育而生。隨著貿易往來的逐漸頻仍,物質的交換也不再僅僅局限於茶葉,隨之增加了紅糖、毛線、羊毛、食鹽等許許多多的物品,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也不再隻是漢族和藏族兩個民族,沿線的許多少數民族也加入進來,茶馬古道也逐漸發展成為規模宏大的三條主幹線路,每條主幹線路又存有無數條支線、附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交通貿易係統。就這樣,茶馬古道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迅速蔓延開來,並且占據了我國西南地區長達幾個世紀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