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張璐女士囑我為其即將出版的博士論文《重訪南方絲綢之路——雲南茶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寫序,欣然允之。作為張璐的導師,能看到她畢業僅兩年學位論文即獲得出版,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這說明論文本身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學術質量。
說實話,這是我近年來屢次婉拒求序者後的“處女”之序。究其原因大凡有二:一是尚感年輕——按老祖宗未成文的規矩,作序者多為耄耋銀發,因而自感50掛零的我遠未熬到為人作序的輩分;二感學養不足——在我意念中,為學術著作撰序者,大多在圈內學高為師,積澱豐厚。顯然,當下本人均不符合以上兩點。
張璐是我帶過的第二個碩士和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她在中央音樂學院跟隨我學習11年,其間完成了從學士(音樂藝術管理專業)到碩士、博士(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專業)的全部學習。在研究生期間,其論文《采菊東籬下 悠然他留人》獲中央音樂學院“王森國際交流基金”鼓勵獎(2007)、《對當代“原生態”音樂的幾點思考》獲“首屆全國音樂傳播論文征集活動”三等獎(2007)、《堅守中的開放與開放中的堅守》獲中國少數民族學會第二屆“學會杯”論文評選一等獎(2008)。可以說,我目睹、見證了她從一個青澀孩子到大學教師的整個成長經曆……
張璐女士勤奮好學、善於思考、敢於創新,這些特質都促使她完成了這篇選題難度較大的博士論文。記得為了寫好這篇論文,她曾多次前往雲南茶馬古道沿線進行采訪,行程近萬公裏,其間幾乎走遍了雲南茶馬古道沿線的重要村鎮,采訪到數十位趕馬老人和知情者,收錄到近百小時的趕馬調、趕馬山歌、德欽弦子、奔子欄鍋莊等珍貴的音頻、視頻資料;在論文寫作中,也是反複推敲,幾易其稿,畢業論文曾得到圈內專家和評委的一致好評。借此,如實轉引當時本人所寫《指導教師意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