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先進的教育觀念。[《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規劃(1999—2001年)(試行)》,1998年12月]現代的教育觀念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關鍵。所以,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應該首先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也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進。那麽,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應該樹立哪些現代教育觀念呢?根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們認為教師應該樹立以下幾個現代教育觀念。
一、現代健康和現代衛生的觀念
傳統的健康觀念僅僅是指身體的健康,一個人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就可以稱得上健康了。激烈變動的現代社會對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比以往都高的要求。許多人由於思想準備不足,社會承受能力差,社會心理問題層出不盡。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變動必然對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學校教育必須麵對社會現實。傳統的健康觀和生理衛生觀是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提出的要求的。所以校長應該樹立現代健康和衛生觀。
在第一章已經闡述過,現代健康觀認為必須身體、心理均健康,並且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則必須注重如何維持和保護心理健康的原則和方法,講究心理衛生。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主要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當代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20世紀70年代以來,作為心理學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開始盛行。它譴責精神分析心理學隻集中注意人性中疾病或殘廢的一麵,把人看做生理力量和童年衝突的受害者,對人采取消極悲觀的態度,忽視了人的主動性;又譴責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和動物等同起來,看做外部刺激的消極反應者,也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些觀點不僅是學術觀點,它們在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的思想觀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比如,有的教師認為“龍生龍,鳳生鳳”,個別學生的缺點“從小就是這樣,改不了了”;或者不從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出發,不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