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

第七節 優良人格的塑造

字體:16+-

一、人格與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人格也稱個性,指一個人在各種心理活動中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具有獨特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與心理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優良的人格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標誌,而不良的人格往往是導致個體心理疾患的一個重要原因。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的研究與實踐發現,許多心理疾患都有其不良的人格基礎。例如,強迫症患者多具有強迫性人格,而具有疑病特質的人往往易患疑病症。中小學時期是學生人格迅速發展並逐步定型的時期,因此塑造中小學生的優良人格,預防和糾正不良人格的發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中小學生人格的塑造

中小學生優良人格的塑造是一個由家庭、學校、社會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人格塑造的工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塑造中小學生的優良人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理想與世界觀的教育

正確的、與社會的需要相聯係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切合實際的理想是健康人格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優良人格塑造過程中,應當大力加強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自我觀的教育

自我觀的教育即自我意識的教育。從不良人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一些人的人格形成與其不正確的自我觀念是有密切的關係的,因此加強自我觀的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自我觀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內在動力。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人有主觀能動性,有自我調控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國偉大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因為一切外來的影響都要通過自我調節而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