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意識與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等內容。
自我認識是個體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認知。自我認識主要涉及“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我為什麽是這樣一個人”等問題。自我體驗是個體對自己懷有的情緒、態度。自我體驗主要涉及“我是否滿意自己”“我能否接受自己”等問題。自我監控是個體對自己的思想言行的監督調控。自我監控調整人們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行為和態度,如激勵自己“一定要成為理想中的那種人”,提示自己“我一定要控製自己,不要發脾氣”等。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並非生而俱有的,而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般來說,8個月以前的兒童是沒有自我意識的;8個月到3歲是生理自我的發展時期,這時兒童開始認識和控製自己的身體;3歲到青春期前後,是社會自我的發展時期,兒童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和教育影響下,逐漸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努力按照社會的標準來認識和塑造自己;青春期以後是心理自我的發展時期,形成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自我意識具有了主動性和獨立性。
自我意識可以分為兩類,即積極的自我意識和消極的自我意識。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健康人格的基礎,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對中小學生自我意識的教育,培養他們具有積極的自我意識。
二、中小學生積極自我意識培養的內容
(一)客觀認知自我
“人貴有自知之明”,全麵而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自我認知建立的途徑是多麵的,既有自己的認識與評價,也有他人的評價。
客觀地評價自我是正確認識自我的前提。如果自我評價高於自己的實際水平,就會驕傲自滿、故步自封;而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評價遠遠低於自己的實際水平,總是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就會產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