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已有近百年曆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迄今在我國隻有3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葉一舵教授認為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過程大致經曆了四個時期(階段),分別為:①調查、呼籲期;②嚐試、起步期;③探索、發展期;④推進、繁榮期。孟四清教授專門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曆史進行了梳理,認為大致可分為四個研究階段,分別為:①調查呼籲階段;②嚐試起步階段;③發展推進階段;④總結提高階段。通過對照發現,雖然兩位專家在階段命名上略有不同,但在時間劃分上基本一致。此處沿用葉一舵教授的階段劃分,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曆程進行介紹。
一、調查、呼籲期(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的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開始進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並發表了一係列的調研報告,對象涉及城鄉不同類型學校的中小學生,在教育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例如,1981年北京市對473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有心理衛生問題兒童的檢出率為17.3%;1982年上海市對487名小學生的調查表明,有心理衛生問題兒童的檢出率為21.1%;1983年江蘇、浙江兩省對1095名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有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檢出率城市為18.77%、農村為14.22%。
這些調查使得人們,特別是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重性,並首次有了比較明確的數量化的概念;也使教育行政部門開始認識到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為以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礎。
二、嚐試、起步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期)
隨著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率先在高校開始試行。在1984年、1985年前後,上海、北京、浙江、湖北、陝西、四川等地的一些高校嚐試性地開展了大學生心理谘詢服務,一些院校還建立了心理谘詢機構,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心理谘詢活動。到1986年底,全國已有三十餘所大學開展了大學生心理谘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