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是研究六祖思想的主要材料,但因其版本較多,眾說紛紜,使人莫知所從。又一般認為《壇經》乃六祖所說、法海集記,但自胡適著《荷澤大師神會傳》等,標立新說,認為《壇經》乃是神會傑作以來,又起紛爭,為《壇經》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此部分即試圖從《壇經》幾種主要版本的考證探究有關《壇經》的一些主要問題,以期得到對之較為準確的理解。
《壇經》版本中具有獨立價值的是敦煌本、兩卷本(即所謂惠昕本)和曹溪原本(契嵩本),宗寶本依曹溪原本而成,與之類似,德異本更是曹溪原本的翻版。其中以敦煌本和曹溪原本的價值最大,兩卷本是二者的折中。下麵即通過對這幾個主要版本的研究考證《壇經》的作者、時間、流傳等問題。
依諸本所述,《壇經》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六祖在大梵寺所說法,由法海記錄整理,這是其主體,因為是六祖親說,故價值最大。第二部分是記載六祖行化及滅度等史事的,其中也有六祖語錄,這一部分並非全是六祖自說,而是由門人編著的,法海是主要編著者。關於第一部分,諸本內容基本一致,唯敦煌本較略,兩卷本(惠昕本)、曹溪原本較詳,應當說確實是六祖大梵寺說法的記錄,隻是詳略有異、抄本不一而已。第一部分在兩卷本(惠昕本)為一緣起說法門,二悟法傳衣門,三為時眾說定慧門,四教授坐禪門,五說傳香懺悔發願門,六說一體三身門,七說摩訶般若波羅密門,八問答功德及西方相狀門;在曹溪原本為悟法傳衣第一,釋功德淨土第二,定慧一體第三,教授坐禪第四,傳香懺悔第五。這一部分次第分明,內容連貫,涉及了禪、教、淨土諸方麵,全麵係統地體現了六祖“自性是佛”的宗旨,也是《壇經》的第一本和後來諸本的底本。這一底本可能是經六祖首可並訂正的,諸本中皆有“流傳壇經”等語,大概多指此底本,這也表明確實有一本六祖親述的《壇經》,並非都是後人的偽作或妄改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