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一、生平與創作

字體:16+-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烏鎮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預科畢業後因家庭日窘而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五四運動時開始發表文學批評文章。1920年接編《小說月報》,並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與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全麵改革《小說月報》使之成為文學研究會的機關刊物,並加入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不過與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胞弟沈澤民相比茅盾缺乏政治熱情,而更鍾情於文學,推崇的是傳統的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除了1925年發表《論無產階級藝術》等少數批評文章,左翼色彩較淡。

1923年他辭去《小說月報》主編,任教於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並與毛澤東結識,受毛澤東委托勸告陳望道等三人不要因不滿陳獨秀的家長作風而退黨。1926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成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的助手。1927年赴漢口擔任共產黨辦的《漢口國民日報》的主筆,該報領導是董必武與毛澤民。“四一二”屠殺後,茅盾在《漢口國民日報》發表《袁世凱與蔣介石》等討伐文章,在《討蔣與團結革命勢力》發表之後即向汪精衛辭職。7月下旬欲趕往即將起義的南昌而阻於牯嶺,回到上海後就脫黨了。

茅盾是以文學批評家登上五四文壇的,卻在血火一夢後的苦悶中開始了小說創作。1927年9月,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在《小說月報》發表,因受蔣介石政府通緝不便使用真名,加上思想的矛盾而署名“矛盾”,編輯葉聖陶覺得不太像名字而改為“茅盾”。1928年上半年他又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中篇小說《動搖》與《追求》,構成《蝕》三部曲。1928年7月在陳望道家裏遇到23歲的獨身少婦秦德君,二人一起東渡日本。國民黨的清黨已使茅盾極為苦悶,為抒發苦悶而創作的《蝕》三部曲卻在國內備受非議,不久,創作的長篇小說《虹》中的女主人公梅行素就是以秦德君與胡蘭畦為模特兒的。關於胡蘭畦的故事也是秦德君講給茅盾聽的。1929年他將陸續寫出的章節寄給《小說月報》發表。在創作《蝕》與《虹》的同時,茅盾還發表了《創造》《自殺》《詩與散文》等短篇小說,1929年7月結集為《野薔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