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一、張天翼的生平創作及其被忽視的原因

字體:16+-

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以筆名天翼行世,南京人,籍貫湖南湘鄉。父輩兄弟五人全是舉人,張天翼是父母15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1922年在杭州讀中學時與校友戴望舒、杜衡以及之江大學的施蟄存有文學聯係。1925年赴北京開始接觸到馬列主義;翌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7年因不滿課程設置加上家境困難退學。到20世紀30年代初他已是知名作家。1931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從空虛到充實》《小彼得》及長篇小說《鬼土日記》,1932年出版長篇小說《齒輪》,1933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蜜蜂》、中篇小說《脊背與奶子》及長篇小說《一年》,1934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反攻》與《移行》,193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團圓》,1936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清明時節》《畸人集》《春風》《萬仞約》《追》及長篇小說《洋涇浜奇俠》。193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三兄弟》與長篇小說《在城市裏》等。張天翼還是現代最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1933年出版長篇童話《大林和小林》,1936年出版長篇童話《禿禿大王》,1937年初出版中篇兒童小說《奇怪的地方》。從20年代末到抗戰前,張天翼創作上的多產可以與沈從文相映生輝,小說中所涉及農民、工人、商人、文人、士兵等廣闊的生活畫麵也有一比;而且與沈從文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長篇小說寫得不如中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開始是生活漂泊不定,後來則是疾病纏身,他的創作開始變少。1939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同鄉們》,1942年長篇童話《金鴨帝國》在《文藝雜誌》上連載(未完)。1943年出版包括《華威先生》在內的短篇小說集《速寫三篇》。1949年後幾乎完全轉向兒童文學的創作,重要的作品有1958年出版的長篇童話《寶葫蘆的秘密》等。

張天翼被文學史忽視,我們認為是過去選擇其代表作有問題。除了《二十一個》與《仇恨》等在當時影響較大的短篇小說,文學史向來以《包氏父子》與《華威先生》為他的代表作;然而從《包氏父子》與《華威先生》中實在是發現不了一個大藝術家的端倪。《華威先生》雖然是諷刺文學的精品,然而卻失之漫畫化,隻見華威夾著皮包匆匆趕場開會,卻沒有看到對其心靈的微妙處加以剖析,作者將其稱為“速寫”是名副其實的。《包氏父子》描寫了老包是如何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包國維身上,為他上學到處借錢,然而包國維卻生在貧家而染上了富家子弟的惡習,甚至為了在富家弟子那裏掩飾貧賤,做事往往更為惡劣:在富家子弟麵前將父親稱為不相識的老頭,在女人麵前耍流氓以顯得更加像紈絝子弟,怒氣衝衝地嫌父親給他買的普通頭發油太寒傖,最後終於在富家子弟的號令下打傷他人被開除。這不但澆滅了老包對兒子的希望之火,還給他帶來了根本還不起的債務。小說在藝術上的缺憾有兩點:第一是對老包太過溫情而使諷刺之筆在此止步,掙紮在下層的老包當然值得憐憫,然而兒子的惡劣習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太過嬌慣而縱容出來的。第二是在語言上有冗長、拖遝的缺憾。張天翼的小說數量太多,描寫冗長、拖遝的作品確實不少。然而張天翼最佳的一些小說,克服了這種冗長、拖遝的缺憾,真正揭示出人性的複雜微妙,在藝術表現上可以與魯迅的短篇小說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