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三、王統照及其《山雨》

字體:16+-

葉聖陶致力於教育,許地山致力於宗教研究,除了《倪煥之》與《春桃》外本時期很少文學創作。而王統照在本時期的文學創作數量與質量都要高於五四時期。1929年出版中篇小說《黃昏》,1935年連載長篇小說《秋實》(次年出單行本改名《春花》)。從1933年到1936年還出版詩集《這時代》《夜行集》與散文集《北國之春》《片雲集》等。1933年出版長篇小說《山雨》,但卻被國民黨政府視為“頗含階級鬥爭意識”,在“勒令禁止發行”外,甚至將作者列入危險人物的黑名單。為此王統照隻能出國考察以躲避文禍。他並非左翼作家,卻受到形同左翼作家一樣的對待,表明那個時代左翼文學的文化土壤是很豐厚的。

由於遭遇禁售與刪節,《山雨》的版本問題值得注意。1933年9月開明書店出版的28章的《山雨》是初版本,但很快遭到禁售。在開明書店的交涉下,出版了刪除後5章的刪節本。後5章描寫農村進一步衰敗,奚大有進入城市後思想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並表現了日寇的侵略與革命者的對敵行動。不過刪除了這具有濃重左翼色彩的後5章,小說仍是一個完整的描寫中國北方農村凋敝與崩潰的文本係統。在這兩個版本外,還有一個1955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這個修訂版刪除了損害農民與工人形象的語句,增強了社會的黑暗性與農民的反抗性,將義和團的暴行轉移到日寇的頭上。後來的《王統照全集》等收入的都是1955年的修訂版。

吳伯簫將《山雨》與《子夜》相提並論,的確具有一定的藝術慧眼。茅盾本來就想以其恢弘之筆描寫中國的城市與鄉村,但事實上,他隻是大規模地描寫了中國的城市。盡管《子夜》中也描寫了雙橋鎮,並且又創作了農村三部曲,然而與《子夜》的宏大敘事相比,雙橋鎮與農村三部曲好像是對農村場景這則宏大敘事的序曲,序曲演奏完畢拉開農村宏大敘事帷幕的卻是王統照的《山雨》。由於中國發展的不平衡,上海、杭州、廣州等地的確比北方更早進入城市化,茅盾作為南方作家以其敏銳的藝術感性,將城市文明的燈紅酒綠與資本運作描寫得淋漓盡致;而中國北方的城市很多仍是傳統的與鄉村無差別的統一,隻有青島、天津等通商口岸城市得以率先走向現代,王統照以其北方作家的厚重,將北方農村的衰敗與災難力透紙背地描寫出來,與茅盾的《子夜》構成了20世紀30年代一曲中國社會的城鄉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