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體形式而論,現代曆史文學大致可分為曆史小說與曆史劇兩大類型,但這僅僅是局限於“新文學”範疇以內的考察;如果把“現代中國文學”的範圍擴大至五四新文學以外,則會發現還有兩大文學版圖理應納入我們考察的視野:以傳統章回體為主要形式的曆史演義小說,和以傳統曆史題材為“本事”的現代時期的古典戲曲作品。這四大板塊,再加上一個相對較小的板塊——曆史題材電影,共同組成了現代曆史文學的整體版圖。在本節中,筆者從“新與舊”“雅與俗”這兩組既緊密相連,又有所不同的視角,粗略考察一下現代曆史文學的發展脈絡。但因篇幅所限等原因,本節不涉及近現代曆史題材戲曲和曆史題材的電影文學。
(一)晚清曆史小說的“以新革舊”
把自晚清出現的曆史演義小說,簡單而粗暴地劃歸到現代文學的對立麵,顯然是一種不符曆史事實的做法。因為晚清出現的大量曆史演義,不僅直接受到了梁啟超“史界革命”與“小說界革命”的影響,是“新史學”與“新小說”運動的產物,還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晚清社會,那真是一個既危機四伏又生機勃勃、既動**不安又力圖革新、既封閉保守又阻擋不住“八麵來風”的特殊時代。在傳統與現代的博弈中,各種新思潮、新理論、新事物、新主張紛紛湧現;救亡圖存的振聾發聵之聲,與縱情享樂的市民趣味交織在一起。具體到文學領域,首先要提及的是報紙等現代傳媒的紛紛出現,對包括曆史小說在內的整個文學創作,都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不僅當時的各大報紙為了吸引讀者、擴大發行量,紛紛開辟副刊以登載小說,而且具有現代意義的出版社也大量湧現,其中有不少專門是以印刷出版小說為主。由此形成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文學市場空間,作家與報紙、作家與出版社之間紛紛建立起緊密的互動關係。而包括曆史小說在內的文學作品被市場化的結果之一,就是作家的專業化。晚清文壇的商業化繁榮,“製造”了大量專門以創作小說為職業、依靠賣文為生的作家群體,這不僅在中國曆史上未曾有過,而且就整個現代中國史而言,也堪稱一道獨特的社會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