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一、複仇主題的現代闡釋

字體:16+-

(一)現代文學時期的刺客、複仇戲

在現代文學時期曆史題材改編話劇中刺客、複仇劇數量較大,以刺客為題材的改編作品有14部,其中取材於《戰國策》、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的荊軻、聶政和豫讓戲有12部。刺客戲以刺殺個人為核心,其動機大約有三種。

第一,士為知己者死。如聶政刺殺俠累,即為嚴仲子的真誠所動,代他去報睚眥之怨。在現代劇作中關於聶政刺俠累事件的改編有5部作品,即胡開瑜的《聶政》和郭沫若《棠棣之花》係列作品。根據郭沫若的描述,他在1920年至1925年發表的關於聶政的話劇,不過是《棠棣之花》的片段。即1920年的《棠棣之花》——“在一九二〇年的十月十日《時事新報》的《學燈》增刊上把第二幕發表了,”1922年的《聶母墓前》——“在一九二二年五一節《創造季刊》的創刊號上把第三幕發表了,”1925年的《聶嫈》——“即現在的《棠棣之花》的最後兩幕”。[1] 最終郭沫若於1941年完成《棠棣之花》。

第二,受人之托刺殺皇帝以救國家,如荊軻刺殺秦王、大力士椎擊秦始皇。現代劇作家關於荊軻刺秦王事件的改編話劇約有7部:李之常的三幕劇《荊軻之死》(1921),顧一樵的四幕劇《荊軻》(1925),林文錚的三幕劇《易水別》(1932年創作,1933年出版),胡開瑜的六幕劇《荊軻》(1934),張匡的兩幕劇《荊軻刺秦王》(1935),王泊生的《荊軻》(1936)和魯青的獨幕詩劇《易水》(1948)。而刺殺秦始皇的故事,隻有漫鐸改編的《博浪沙》一部。

第三,為死難者而刺殺關鍵人物,如楊娥刺殺吳三桂。阿英的《楊娥傳》所寫的楊娥,本身即是一位有武功的女子,在聞聽丈夫殉難,南明王被鴆殺後,她對於親人和所忠誠的明皇帝都要有個交代。這裏有一個罪魁禍首——吳三桂。因之楊娥憑借著武功化身為刺客,既要去報丈夫的仇,又要去報明王的仇,前者是家仇,後者是國恨,因為這種複雜目的,楊娥的複仇才少了些稚嫩氣,而多了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氣。關於楊娥的改編,現代話劇中隻有阿英改編的《楊娥傳》一部。而豫讓刺殺趙襄子,也隻有李樸園改編的《豫讓》一部。此外,還有劇作家為了推進劇情的需要,而在劇作中加入的刺殺情節,如穀劍塵的《嶽飛之死》中,加入了“倪獄官的女兒四喜刺秦的一件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