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神話的生態倫理審視

第四節 時間:四季與四方的相互轉換

字體:16+-

中國神話中,時間和空間可以互換,時間觀就是空間觀。這種時間觀還體現為時間和空間“裹”為一體,以時統空,在這裏時間不是一維延伸的過程,而是無往不複的展開,其流動過程形成一種生命的節律,契合成大化流衍的節奏。

《山海經·海外經》四篇每一篇的末尾,都提到四方之神,即是:

(1)東方勾芒,鳥身人麵,乘兩龍

——《山海經·海外東經》

(2)南方祝融,獸身人麵,乘兩龍

——《山海經·海外南經》

(3)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山海經·海外西經》

(4)北方禺強,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山海經·海外北經》

對於四神,中國人都十分熟悉,在《山海經》中,他們是顯赫的四方之神,但在《禮記·月令》古代文獻中,它們原本是四時之神:句芒是春天之神、祝融是夏天之神、蓐收是秋天之神、玄冥(亦即禺強)是冬天之神。正如詹鄞鑫先生指出的,四神名號的最初本義是指四時,故四神的名號,本來就是帶有明顯的四時物候時令的特征。其中,“句芒”意謂春天萬物萌芽、句曲而發;“祝融”又作“朱明”,意謂夏天陽光明,白晝盛長;“蓐收”意謂秋天萬物摧蓐,收獲之季;“玄冥”意謂冬天光照幽暗,萬物蟄伏。這也表明,四神原指四季,後來由於以四方配四時,才成為四方之神。因此,《海外經》中的四方之神同時也是四時之神,其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所表現的卻是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因此,《山海經·海外經》古圖所呈現的不是空間結構,而是時間結構。

除開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對應一年中的四個時節以外,中國神話思維中,先人還根據太陽的運行空間軌跡,確立了朝、午、夕、夜四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太陽一日的運行路線進行了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