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社章規定,理事會成員由全體社員於常年大會期前,用雙記名法通訊選舉。“理事會設理事十五人,其中十二人由全體社員公選之。其餘三人由當選之理事,就未當選之重要省市或重要社會教育事業之社員中推選之”,理事會為執行職務之便利,應組織事務所,該所設總幹事,由常務理事互推之。1932年4月底,通訊選舉開票結果公布,俞慶棠等12人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祁錫勇等12人當選為候補理事。該年6月,事務所正式運行,先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教育部呈準備案,社教社成為法人團體。為清晰起見,筆者統計了社教社第一至第五屆理事會名單,如表6-1所示。
表6-1 社教社第一至五屆理事會名單一覽表(1932—1947)[2]
續表
從表6-1來看,社教社理事會更迭幅度不大。第一屆理事會因加推候補理事梁漱溟為理事,從而出現16人規模的理事、14人的候補理事“不合社章”的陣容,這種局麵在次年第二年年會前迅速得到調整,理事傅葆琛、尚仲衣、陳劍修、劉紹楨、董淮,候補理事張伯苓、塗開興、冷禦秋、劉湛恩、張一麐各5人因期滿,梁漱溟被理事會加推理事、祁錫勇去世,共需補選7人。開票結果,“陳禮江、董淮、彭百川、尚仲衣等四人當選為理事”。[3]常務理事陣容亦由俞慶棠、孟憲承、趙冕調整為俞慶棠、梁漱溟、趙冕。按照社章規定,之後每年理事改選三分之一,連選得連任。[4]從表中可以看出,第二屆理事會調整後,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教務長兼教授陳禮江、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科長彭百川由第一屆的候補理事成為理事,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教授傅葆琛進入候補理事名單,江蘇省立民眾教育館館長劉紹楨因已去職未再連任。第三屆、四屆理事與第二屆相同,其理事人員構成就維持穩定,也就說,其間雖有改選,但改選理事均連選連任,他們構成了穩定的社教社核心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