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社會教育社研究

(三)會議新增日程

字體:16+-

與前兩屆會議最大的不同,是本屆年會增加了宣讀論文和報告心得環節,前者是一償第二屆年會夙願,後者則是本著該社宗旨而特別增設。據年會報告顯示:“去年年會,通知到會宣讀論文,雖有莊澤宣、許公鑒二社友,惜於開會時因種種原因,未能到會宣讀。今年特地重訂征求論文及報告辦法,廣為征求。結果應征者有莊澤宣、孫仲威、李一非及廣西省立民眾教育館。大會時,除莊、孫、李三社友均親自出席外,廣西省立民眾教育館亦派該館展覽部主任胡耐秋女士北來參加。四篇論文各有獨到之處。”第三屆年會新增的報告心得日程,是為了社會教育理論界與實踐之間的溝通。“現在教育界,往往形成兩個陣線:一個陣線是高唱理論,隻談學理的根據,不顧實際需要如何,一個陣線是隻顧在下層蠻幹,不重有所謂學術的研究。二者固然各有所長,同時都很需要,但各自分裂,卻不免各有所偏,以致弊端叢生。本社為了消除這些弊端起見,本年年會,特由事務所先期函請各地社會教育實驗機關派員出席報告實驗心得,以供大會參考。”[124]發言(報告)題目及發言人單位如表2-8所示。

表2-8 社教社第三屆宣讀論文及報告發言一覽表(1934)[125]

表2-8顯示,社員莊澤宣、孫仲威、李一非及廣西省立民眾教育館(展覽部主任胡耐秋)宣讀論文,從社會教育的憑借物、經濟基礎以及事業等方麵予以展開。這四篇文章,與中心議題有著或明或暗的聯係。實驗報告部分邀請了無錫、鄒平、定縣以及鎮平、山東及河南省立教育實驗區的代表,向與會代表介紹各自事業。從邀請代表及發言人看,其背後大多有重要學術社團來作理論支撐,本身便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範,以期給各地社友一個解決社會教育界理論與實踐“各自分裂”,“各有所偏”引發弊端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