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二、散文的分類

字體:16+-

我國古代散文曆史悠久,卷帙浩繁,名目非常之雜。因此,對它進行分類就顯得尤其重要,也尤其困難。

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在做這方麵的工作。例如,最開始對文體進行自覺分類的有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等著作,它們具備了初步的文體分類的意識,但大都是舉例的性質。真正研究文體分類的是西晉摯虞的《文章流別集》和東晉李充的《翰林論》,可惜都已失傳。

到南北朝時期,文體分類得到了實質性的進展。代表性的著作有任昉的《文章緣起》、劉勰的《文心雕龍》和蕭統的《文選》。任昉的《文章緣起》搜羅秦漢以來各種文章的名稱,共計85種之多,但釋詞過於簡略,分體也顯得瑣屑。劉勰的《文心雕龍》則是一部“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巨著。全書50篇,其中21篇都是在論述文體。這21篇的題目就列出了34種文體,包括騷、詩、樂府、賦、頌、讚、銘、誄、碑、哀、吊、雜文、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章、表、奏、啟、書、記等。除了一級標題之外,還有二級標題涉及更細致的分類,如僅《書記》一篇就涉及24種文體,如此衍生,所列文體,數目相當可觀,構成了一個完整、嚴密的文章分類體係。蕭統的《文選》將文體分為37類,礙於選文的限製,文體總量少於《文心雕龍》。不過,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各種文學總集的編纂者在文體分類上,都以《文選》的體例為準則,如北宋李昉的《文苑英華》、姚鉉的《唐文粹》、南宋呂祖謙的《宋文鑒》、元代蘇天爵的《元文類》、明代程敏政的《明文衡》等。可以說,《文選》與《文心雕龍》這兩本著作在文體分類史上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局麵。

到了明代,又有兩部專門研究文體分類的著作,那就是吳訥的《文章辨體》和徐師曾的《文體明辨》。《文章辨體》將文體分為59類,其中散文49類;《文體明辨》分為127類,散文101類,這兩部著作對文體類別劃分之細,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如此的龐雜瑣碎也讓它們頗受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