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的繪畫:譜係與鑒賞

第三節 文人畫

字體:16+-

清初文人畫壇最具有個性和生命力的是以“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為代表的畫家群,他們走著與“四王”截然不同的道路,出於政治上的態度,他們以山川、天地、萬物為師,利用傳統形式抒發真實的情感,各自創立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安徽歙縣人。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人稱“梅花古衲”。善山水,初學宋人,晚法倪瓚,尤好繪黃山鬆石。精山水外,兼寫梅花和雙勾竹,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他作的黃山諸景都不受倪瓚畫法約束,而深得寫生傳神之妙,富有生活氣息,層岩陡壑,奇險秀麗,立意構圖新穎不落俗套,與倪瓚的疏林遠山迥然不同,所繪鬆石千姿百態,獨具一格。作品有《西岩鬆雪圖》《黃山天都峰圖》等。

弘仁以畫黃山著名,《西岩鬆雪圖》軸所描繪的正是黃山鬆雪之景,畫麵中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險峻而清朗,層層疊加,錯落有致,岩石上的偃鬆則冷竣靜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結構嚴謹,而無板滯之感,得風神懶散、氣韻荒寒的奇致。用幹筆淡墨勾勒山石,線條爽利,轉折處或圓轉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體,線條剛硬勁拔。筆法尖峭簡潔,意境偉峻秀逸,直師造化,而別開生麵,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可以看出弘仁“得黃山之真性情”,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

《黃山天都峰圖》(圖9-8)是弘仁的代表作之一。繪黃山天都峰的景色,近景澗溪潺潺,順流而下;懸崖峭壁古鬆虯曲,鬆針茂密,枝幹如盤龍蛟出,令人駐足。遠處主峰直指雲霄,危崖之上奇鬆點點,山腰又有流泉,直瀉而下。畫右上有作者的自題詩,其中兩句是:“披圖瞥爾鬆風激,猶似天都歌翠微。”題款:“為去疑居士寫圖並題正。漸江學人弘仁。”鈐印“弘仁”、“漸江”、“家在黃山白嶽之間”等。圖中山石大多用形似方形的幾何體組成,大小幾何體相間組成,疏密有致。在兩塊簡單、跡近抽象的空白大石當中作者畫了一些碎石和小樹,給人以生動之感。畫中石多樹少,山下坡上或水旁有幾株大鬆樹,或於山頭上倒懸一鬆,或於峭壁懸瀑旁伸出一些虯枝。這幅畫在構圖上洗練簡逸,奇縱穩定,層巒陡壑,空曠幽深。由於作者從黃山等名山勝景中汲取了營養,重視師法自然,因此,作品中少了倪瓚的荒涼寂寞之境,而多了幾分清新之意,富有生活氣息。在筆墨處理上,山石多用線空勾,沒有大片的墨,沒有粗拙躍動的線,除了少量坡腳及夾石外,山石上幾乎沒有繁複的皴筆和過多的點染,顯得蒼勁整潔。行筆極清勁,筆筆清晰可見。山迎陽一麵濃墨勾皴,不加罩染,稍後染以淡墨,托出了主峰的體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