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督師可法雖是死了二百八十六年,但是他的精神沒有死。他還在我們當中活著,永遠的活著。請聽一聽他的訓話吧!
二百八十七年前,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2]自縊。清兵入關破李自成,據明朝江山而有之。南方將領議立福王[3],史公[4]被馬士英等所忌,自請為督師出鎮淮陽。他祭二陵畢上疏對福王說:
若晏處東南,不思遠略,賢奸無辨,威斷不靈,老成投簪,豪傑裹足,祖宗怨恫,天命潛移,東南一隅,未可保也。
當時南方諸臣不自覺悟,將亡國之罪盡推在北方諸臣身上,而史公獨說公平話:
北都之變凡屬臣子皆有罪。在北者應從死,豈在南者非人臣?
十一月清兵入宿遷,遷攻邳州,他又上疏說:
夫將所以能克敵者氣也;君所以能禦將者誌也。廟堂誌不奮,則行間氣不鼓。
在同疏裏他又說:
在北諸臣死節者無多,在南諸臣討賊者複少,此千古之恥也。
我們現在看了這番話,該作何感想?現在是民主國,以國民代君,以公仆代臣,則史公所說的話還有哪一句不切中時弊呢?
公元一六四五年四月十五,清兵進攻揚州,史公孤軍血戰十日,多鐸五次致書勸降,都不啟封,城破自殺未遂,被清兵執去,多鐸相待如賓,口呼先生說:“今忠義既成,先生為我收拾江南,當不惜重任也。”史公怒說:“頭可斷,身不可屈!”
這是史督師自己實踐的最後一句話。也就是他對中華民族億萬年不朽之遺囑。我們可忘記沒有?
《明史》稱史公“短小精幹,麵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禦,以故得士死力。”我們看了這段話便知道史公之忠義報國,不是偶然的了。
明朝之亡原因很多,主要的是主庸臣貪,史可法太少,而魏忠賢、吳三桂輩太多;魏忠賢、吳三桂輩起得太早而史可法起得太遲。中華民國之史可法有幾位?還要等到什麽時候才出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