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晉代陶淵明以他的生花妙筆,描繪了一個美好、寧靜、平和、淳樸的世外桃源。後人心向往之,四處尋覓,於是出現了許多的桃花源。
湖南省沅江邊上的桃源縣境內有桃花源。這裏,群山環拱,沅水如帶,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從公路旁沿一小溪而行,聽鸝囀鶯啼,溪水淙淙,一條桃林夾道,把人引向風光優美的深處。走出桃花林,就是峻峭挺拔的桃花源山。山腳下有一條大道,道旁矗立鐫有“桃花源”三字的磚砌牌坊,兩側有楷書對聯:“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往裏走,古木參天,修篁扶疏,山石嶙峋,泉水湧流,著名的“秦人古洞”就在那裏,洞口有流水從高處跌落桃花潭中。爬上崖壁,穿過古洞,眼前豁然開朗,有田十幾丘,稱“千丘田”。這景象,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何其相似,於是被很多人認定為真正的桃花源。但桃源縣緊靠沅江,臨近洞庭湖,自戰國以來便是交通要道,不可能成為“遂與外人間隔”的“絕境”。
於是又有說桃花源在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酉洞。這裏山岩絕秀,溶洞遍布,樹木茂密,桃樹處處。大酉洞中有小溪流出,洞外的小溪兩岸遍植桃樹,花開之日,粉霞映水,十分美麗。洞後石壁上刻有“太古藏書”四個大字。《酉陽州誌》上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曾有鹹陽書生背著書逃到這裏,將書藏於洞中。洞後是一片良田。大酉洞一帶交通閉塞,與外界長期不相往來。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後,才取消“漢不入境,蠻不出洞”的禁令。據說陶淵明棄官之後,也曾到過這一帶,所以,認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大酉洞也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