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最醒目的除了太陽,還有月亮。與太陽相比,月亮是溫柔而美麗的。每當月圓之夜,一輪皎潔的明月冉冉升起,晶瑩悅目,就會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和聯想。
早在戰國以前,我國古人就傳說月中有蟾蜍,即月精。所以月亮俗稱“蟾宮”。到了漢代,傳說月中除有蟾蜍之外,又增加了一隻玉兔。漢晉之後,更增加了一棵大桂樹。到唐代,又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而且有一種自愈功能。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因學仙有過,被罰在月宮砍桂樹。但吳剛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馬上愈合。因此吳剛在月宮中常年伐桂,桂樹始終不倒。月中“桂實”還傳說曾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大如狸豆,破之辛香。”宋代王象之《輿地紀勝》中記載杭州武林山有一座“月桂峰”,(僧)遵式在《月桂峰詩序》中說:“想月中桂子,嚐墜此峰,生成大木,其花白,其實丹。”也有說宋仁宗天聖年間,天上曾降靈實於此峰,狀如珠璣,有人認識說:“此乃月中桂子也。”所以,後世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等。在中國封建社會裏,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中寫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去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用的就是這一典故。
當然,關於月宮最美麗動人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了。這是神話與道家方士的仙話相結合演變出來的。在戰國時代的文獻中,已經有了把一女子與月亮相聯係的傳說。到了漢代,《淮南子》中大致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帝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帝羿之妻姮娥竊食後奔月。姮本為“恒”,因避淮南王劉恒的諱,所以寫作姮娥。恒即常,後代又把姮娥寫作常娥或嫦娥。傳說嫦娥服藥之後,身子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了窗口,向天上飄升。但她不敢去天府,怕被天上的眾神恥笑,說她是叛離丈夫的妻子,又怕帝羿找來。隻好奔向月宮。一到月宮,氣還沒有喘定,嫦娥就感覺自己的身體在發生變化:肚子和腰身不斷地往外膨脹,嘴巴在變闊,眼睛往出鼓,脖子和肩膀擠在一起,周身的皮膚長出一些銅錢樣的疙瘩來。這個有著超群美貌的仙女,因一念之差的自私,變成了一隻蟾蜍,就是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