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元代文獻探研

第一節 郝經生平與理學著述

字體:16+-

郝經出身儒學世家,長期的刻苦力學,使其打下堅實的儒學基礎。元憲宗六年(1256),郝經晉見忽必烈,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忽必烈即汗位,郝經出使南宋議和,被拘留真州十五年。他潛心經史,著述十二種,數百卷,傳世者僅《陵川文集》與《續後漢書》。借助《陵川文集》中的理學篇章,郝經係統闡述了自己的理學思想,成為研究元初學術發展的珍貴資料。

一、郝經的家世與生平

郝經(1223~1275),字伯常,祖籍澤州陵川(山西陵川)。郝氏家族的儒學風尚源遠流長,“自八世祖以下,皆同居業儒,匱德不仕,教授鄉裏,為一郡望族”。[1]到郝經的曾祖父一代,“昆季七人,皆治經力學,教授州閭,有聲張徹”。[2]曾叔祖東軒公郝震,“宦學入京師太學,遊公卿間,久之乃還”,“徜徉山穀,從而學者甚眾”。其子天祐、天祺、天禎“皆治經為學,而天祐尤知名”,[3]以古文詩歌和書法見稱於世。[4]郝經的伯祖父郝源,以嫡長蒞家,鄉裏敬畏。“縣令、丞每至縣,則輒就門禮謁。其諸弟侄,必一人教授縣學,故門弟家法無不推重”。其子郝輿“博學能文,三赴廷試,有聲場屋”。[5]郝經的祖父郝天挺,少日“舉進士,兩赴廷試,以太學生頡翥搢紳間”。[6]因“多疾早衰,厭於名場,遂不就選”。回鄉後“聚子弟秀民,教授縣庠”,[7]“河東元好問從之最久,而得其傳,卒為文章伯,震耀一世。其餘钜公碩士,出其門者甚眾”。[8]郝經的父親郝思溫,與元好問同學於其父郝天挺,亦曾“慨然有誌於功名”,後因“得腰股疾,誌鬱抑不信,遂不就舉”。[9]可知郝經出身陵川大族,祖上世代業儒,自曾叔祖東軒公起,舉進士,入太學,赴廷試,代有聞人。雖未曾由科舉入仕金廷,但一直擔任地方學職,主教陵川縣學,成為知名一方的儒學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