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元代文獻探研

第三節 郝經的理學論說

字體:16+-

《陵川文集》有關理學命題和圖式的一係列論說,是郝經理學著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這些論說的主要思想內涵,追索其理學體係的合理與缺陷,有助於理解元初北方理學的基本特征,探求當時南北學術的差異與融合的實際情況。

一、道為本體的理學體係

什麽是宇宙的最高本體,這是理學的根本問題。理學家無不由此入手,構建自己的理學體係。郝經《道論》認為:“道統夫形器,形器所以載夫道。”在宇宙中,道是形器的主宰,是最高的本體,形器隻是道的承載者。而“天地萬物者,道之形器也”。即宇宙間的天地萬物,都是道的形器,道的物質載體。這是《易·係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思想的合乎邏輯地發展。在道與形器中,形器是相對的,有生滅存毀,道則是絕對的,超脫於生滅而永恒存在。“一形器壞,則有一形器,道固無恙也”。因此道是宇宙最高的極終的本體。

在道為本體的基礎之上,郝經探討了道與其他理學基本範疇的關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係。郝經認為,動靜、陰陽、剛柔、消長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無一不是道的體現。道貫穿天地規範萬物的規律性,稱為太極;道使天地萬物運動消長生生不已的特性,稱為造化;而天地萬物的相對不易性與周流變化的莫測性,則稱為鬼神。這些概念,都是對道的某一特性的概括。

命、性、心、情、欲、德等,是理學人性論的基本命題。《道論》雲:“道之賦予,則謂之命;其得之理,則謂之性;其製宰之幾,則謂之心;其發見酬酢,則謂之情;其血氣之所嗜,則謂之欲;其義理之所得,則謂之德。”道對人的賦予稱為命,人稟受的天理稱為性,心是人身的主宰,情是內心情感的發泄,欲是血氣之軀的自然願望,德是人的義理規範。至於仁、忠、恕、誠等社會道德,禮、樂等禮儀製度,敬、智、勇等行為規範,乃至聖、賢、愚三類人的劃分,無不與存在於人心的道德相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