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與名人一起讀書

寫自傳的超越精神

字體:16+-

在出版自傳的時候,周國平就曾敬告讀者與媒體,不要以娛樂的角度來讀這本書。在這個一切都被娛樂化的年代,他的這個要求是否能對讀者發生作用?《歲月與性情》出版之後,一些讀者在網上發表觀點,有的人是從道德的角度進行評論,有的則從獲取曆史信息的角度進行解讀。爭論最大的也許是關於郭沫若之子郭世英的死因的披露。這本書披露了“文革”中的重要史實,其中提到當年的告發者,因此引起了軒然大波,當事人曹秋池出麵進行自我維護。對於這一點,周國平告訴記者,他寫這些是對曆史負責,也是對死者郭世英負責。

這本自傳出版的意義,周國平在書中講到,是為了在精力尚好的時候把一些往事抓緊時間梳理一下。而對於讀者來說,讀他人的自傳無疑是一個自我求證的過程,他們希望在這裏獲得某種智慧的啟發以及對自身境遇的審視。關於這本自傳的寫法,則自然與以前的哲理性散文不同。以前的散文是論述文,自傳則是記敘文,其中的哲學含量密度會相對小一些。“但是,”周國平說,“我基本上還是保持了我一貫的寫作方式,不僅僅是記述個人的境遇,我還要對個人的經曆進行反思。這個反思就要有哲學的眼光。我還是從自己的經曆裏‘拔’了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來看我的經曆,保持一種反思的角度,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哲學的立場。另外我還是著重自我分析、自我認識,分析自己現在的狀態是怎麽從小時候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極力梳理一種自己的人生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