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數文學青年一樣,石康從小學就開始寫詩。因為看書早,所以總愛摹仿,看本詩集就寫首詩,看本小說就寫篇小說。到了中學,他在學校負責出板報,就開始把自己寫的東西出到板報上。學校課外活動枯燥,同學們自發成立文學社,石康也積極參與,就這樣“糊裏糊塗”地開始了寫作。
寫第一本書時是1995年,因為寫劇本的活兒斷了,石康在家呆著沒事兒幹,有一天晚上,他打算把自己的生活回憶回憶,就趴在桌上寫了《晃晃悠悠》,三個月寫完,三年後發表,石康成了作家。
在風格上,石康的作品沒有什麽變化。包括他的新作《心碎你好》,描寫了“我”與少女“袁曉晨”從認識到分手的過程。看似簡單,是那種“簡單幹淨,一如原始人”的關係,實際上,“那種關係不是叫人記住什麽。而是相反,煩惱與恐懼,希望與受挫,一切都被暫時地懸置……那種靠情欲懸置起來的生活卻是短暫的。”
八年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其間,作家石康從青年人變成中年人,寫作也從一個青年人的目光開始向中年人的視角轉移。心境雖然不同,但目光的焦點還是泥沙俱下的人世間——在寫作目標上,石康從未改變,他力求準確簡潔地複製那些被遺忘的時間與現場,隻想寫得誠實和準確。他說:“我一聽到有人說他的寫作會改變我就想笑,因為隻有騙子才會改變,誠實的人如何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