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像中的生死課

讓生命在場

字體:16+-

同學們:

我們上課了。在我向大家介紹自己、介紹這個課程之前,先讓我看看你們這些年輕的麵孔。你是誰?你來自哪裏?你有著怎樣的生命故事?你為什麽會選這個課程?我都還不知道。你對我而言是陌生的“他者”,我對你而言,也是陌生的“他者”。

也許你會說,老師你不需要知道這麽多,隻要上完課給我兩個學分就行了。

我知道在大學的很多課堂裏,老師即使想了解學生也做不到,因為學生太多了。麵對著上百甚至更多的學生,生動具體、活生生的你變成了抽象的“學號”,你的名字可能隻在點名時才被叫起。有學者稱這個現象為大學生的“無名化”(nameless)[1]。

我也知道,在大學的課堂上,有些課很吸引同學,大家會投入地聽,但也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通過一起思考形成相互激發與質疑。也有不少的時候,老師在上麵講,同學在下麵刷微博、看微信。這種情況下,雖然師生都在課堂上,但學習有沒有發生呢?很遺憾,有課堂卻沒有學習。

我想,如果在“影像中的生死學”課堂上學習沒有真正發生,對60多歲的我和20歲出頭的你來說,生命都是巨大的浪費。所以,我期待在這裏能夠有真正的學習。

什麽是學習?我們這個課采用什麽樣的方法學習?我們會在後麵探索。但對我們這個課來說,讓學習發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讓生命在場:我期待你的內心有豐富複雜的情感在流動,你大腦中的神經元因為緊張的思考在不斷地鏈接,你的耳朵在傾聽,你的嘴巴有說出內心想法的衝動。這樣,就會像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的那樣,通過與他者的相遇,超越我們自己知識的狹隘。

好吧,讓生命在場的第一件事,就是說出你是誰。現在,請用桌上的白紙給自己做一個名簽,字要寫得大,讓老師能夠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