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小組抽到的關鍵詞是“生命教育”,討論題目如下:
1.對於星老師的生命教育,你有何評價?你認為它合適嗎?請具體說明。
2.在你過往的教育經曆中,是否有過可以稱之為“生命教育”的東西?如果有,你覺得對你的影響是什麽?
3.你認為有必要在學校(大、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嗎?
4.如果將來你成為老師,會開展生命教育嗎?如果會的話,將用怎樣的形式來開展?
從鳥山,到黑田史恭,再到電影裏的星老師,他們都是在有目的地開展生命教育。
為什麽會出現生命教育?它背後的理念是什麽?如何評價“養一頭豬再殺掉”式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還有哪些方式?
當然,我們中國的學生基本上是沒有經曆過“養豬式”的生命教育的,學生們提到的讓自己對“生命”有所認識和觸動的事情,往往是自己喂養小動物的經曆。就像李苑溪同學說的:“我小時候和弟弟一起養雞,因為貪玩,小雞掉到兩張床之間的縫裏,我沒有看到,把一個水壺放在那裏,小雞就被壓死了。我和弟弟一起懺悔了好久,才把小雞埋掉。這段經曆讓我意識到,既然養它,就要對它負責。不要一時心血**,然後你又不去關心它。”
但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喂養小動物的經曆。幾乎與工業化同步發展起來的現代學校製度,將學生與現實生活隔離開來,在標準化的教學和沉重的課業中,學生的生命感覺開始變得遲鈍。在智力不斷被開發的同時,學生情商的發展卻被忽視。所以,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生命教育漸漸興起。它的出現為的是抗衡工具理性主義、功利主義在教育中的影響,追問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麽——培養人還是培養人才?
生命教育也呈現出了不同的立場和方法: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灌輸成人的價值觀?還是站在兒童的立場上,重視並激活兒童本身的生命經驗,讓兒童通過體驗而非說教的方式,去認識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