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體超越為前提,象征在具體的藝術篇章中,常呈兩種類型:具象象征與總體象征。
具象象征:
借助於特定的具體形象,並以之為核心,來串聯、組織作品整體的藝術形象體係,進而表現既定的哲理意蘊。
其中的這個“具象”,既是作品有機組成中不可缺少的現實成分,更是作品整體內容運作的原動力——就像一種潛在的磁場,支配、吸引、調動著各種場麵、人物與情節的演變,進而使全部內容生發出超越性的既定意蘊。
例如蘇聯阿斯塔菲耶夫的《魚王》:那條神秘而強悍的大魚,作為自然力的具象體現,漁人們都敬它、畏它,但在潛意識中又都想征服它、抓到它。於是,一場場劇烈、艱難乃至痛苦的搏鬥時時展開……最後,漁人雖然刺傷了它,但自己也因此失去了生命。而那條大魚卻仍然頑強地遊走了。在這部作品中,很明顯,大魚是作為一個象征物出現的,它支配、調動著一係列場麵、人物、情節的表現。所有場麵、人物、情節,又無一不是充分“現實”的日常形態,但由於大魚成為全部作品的核心、統領其餘的具象象征之物,於是整個形象體係也便超拔凡俗,而有了深層、闊大的哲理內涵。
再如匈牙利厄爾凱尼的短劇《榮譽》:
一對居住在公寓裏、平日不被人看得起的貧寒夫妻,一直為豪華商店內擺著的外國水果所吸引。終於,在一個十分隆重的日子——男人的生日兼倆人的結婚紀念日——用整整半年所積攢的錢,買了那隻奇異、神秘、昂貴、可愛的菠蘿。一時間,整座公寓都震動了,眾人紛紛來探望、過問、讚歎、建議、欣賞,各自提出各種各樣吃法的同時,也掩飾不住暗中的羨慕或嫉妒。而這對夫妻則頓時成為中心人物,感受到無比的自尊與榮譽。眾人散去後,倆人關緊門,麵對著桌上的菠蘿,激動至極。但是,用遍各種眾人所教的方法及自己隨便、任意的吃法後,卻發覺這個菠蘿並不好吃、毫無特色,跟一般的瓜沒有大區別、甚至還不如一般的瓜好吃,最後,靠喝了一大杯水,才勉強將這隻菠蘿糙澀地咽下去……第二天早晨,兩人來到樓道,眾人紛紛問:感覺如何?倆人麵帶得意,矜持答道:很好吃!眾人讚歎不已:菠蘿,畢竟是菠蘿喲!……從此,每當路過水果店,這對夫妻都表示:隻要有機會,一定再買一個菠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