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技術性把握,就是指不同“故事內容”的影視篇章,其情節進程與描述單元的藝術組合應有所不同。
具體而言,在體裁已定的前提下,由於篇幅是既定的,所以情節過程較長的影視內容,其描述單元(場麵)就要避免過於細碎繁多、成為麵麵俱到又淺薄草率的“流水賬”;而若是情節進程較短的題材,則要相反——描述單元(場麵)就應該盡可能擴展、增加,避免隻在一兩個場景裏“演話劇”而使影片表現窘束沉悶、缺乏影視藝術的動感。
用圖表示:
較長情節的描述單元設計——
較短情節的描述單元設計——
且舉例來看——
較長情節過程的“故事”,應節製描述單元(場麵)的數量,而提高其藝術表現的質量。比如根據普希金小說改編的影片《射擊》,其情節過程很長:表述一個軍官如何受辱、等待、準備了十年,終於複仇的漫長故事。按常理,自然要緊緊圍繞此人的出身經曆、此事的全部過程作線性展開:或先敘結局以引起懸念,或先講原委再漸次引人……但影片卻偏不如是。竟然從一個與故事中心內容沒有直接關聯的別處場景人事講起——第一個描述單元表現俄國軍官團內、軍官們的日常生活與風氣習俗以及一個非軍人的“老頭兒”的怪異行藏與舉止。然後展示第二個描述單元:這個平日心高氣傲、槍法出眾的“老頭兒”竟不敢與一個侮辱他的軍官決鬥(盡管可以穩操勝券),因而遭到幾乎所有軍官朋友的輕蔑。第三個單元,則用簡潔曲折的筆觸表述“老頭兒”曾受辱的事及準備報仇的心理。至此,該正麵展示他如何去報仇的過程了吧?不。影片的描述場麵卻又**了開去,以劇中一個青年人後來在別處與“老頭兒”的對手相遇的場麵為過渡,通過對手的口述,回憶出“老頭兒”終於找來複仇並如願以償的緊張激烈又出人意料的重心描述單元,進而正麵表現出“老頭兒”高傲的品性與人格精神。至此,故事已講完,人物也明確,影片該結束了吧?卻用片尾字幕的形式加上這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