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製作,指影片實際拍攝完成之後直至正式洗印出標準拷貝或完成數字文件成片前的工作過程。具體來說,後期製作是在把握影片整體結構和敘事節奏的基礎上,對拍攝的素材進行精修細剪,並在完成後期錄音的基礎上進行混合錄音,然後將混錄雙片送審,審查通過後將樣片經過合成洗印成標準拷貝或製作成可供影院放映和衛星、網絡傳輸的影片數字文件的過程。
後期製作是導演和剪輯師對影片進行藝術再創作的最後一個關鍵環節,但不僅僅是一係列技術上的製作程序,還包括了錄音、作曲、動畫等方麵的藝術創作。一般來說,後期製作階段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麵的重要工作。
(一)剪輯
剪輯,又稱剪接,是後期製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也是電影藝術創作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它對電影的成型非常重要,用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的話說,電影不是拍攝成的,而是剪輯成的,電影藝術的基礎在於剪輯;對此,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也有同感,他認為剪輯和劇本一樣重要,都掌握著電影的生命。因此剪輯常被稱為是電影藝術過程中繼劇本創作、導演影像拍攝之後的第三次創作。國外的很多電影理論家稱呼剪輯師為“第二導演”,因為正如我國著名導演鄭君裏說的那樣,電影誕生於導演構思卻定稿於剪輯台。
一般來說,導演對於剪輯工作都是非常重視的,多數情況下導演會自始至終地參與剪輯,與剪輯師共同磋商剪輯方案、及時解決相關問題,以使影片的創作意圖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有時候,導演會親自兼任剪輯師,充分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完成影片;少數情況下,導演也會充分放手剪輯師去獨立剪輯。
電影剪輯的工作包括畫麵剪輯和聲音剪輯。畫麵剪輯,是對拍攝出來的數以千計的鏡頭進行精心的篩選和剪裁,按照分鏡頭劇本和特定的敘事線索,進行鏡頭的創造性組接。聲音剪輯,就是根據聲音前期錄音、同期錄音、後期錄音等三種不同的錄音方式,兼顧畫麵,進行合理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