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二、卡薩布蘭卡會議的分歧與共識

字體:16+-

在英美兩國逐漸穩定太平洋戰場的局勢,並開始籌劃組織反攻之時,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太平洋戰略作為會議上一個主要的議題得到了討論。

美方認為,日軍目前在太平洋處於防禦態勢,應當繼續對日本施壓,保持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剛剛獲得的主動權。美國仍然擔心日軍可能針對太平洋交通線和美國西海岸發起突然襲擊,建議將盟國30%的資源用在太平洋戰場,具體目標是針對以下地區發起有限規模的攻勢: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東部—臘包爾;占領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島和阿加圖島(Agattu);在占領臘包爾後,繼續向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包括特魯克島)發起進攻;將新幾內亞的占領延伸到荷屬新幾內亞邊境。在東南亞,應當發起占領緬甸的“安納吉姆”作戰行動,繼續援助中國的抗戰。馬歇爾指出這些作戰行動無礙於“先歐後亞”的大戰略,美國在太平洋已有相當數量的部隊,不能無所事事,如果英方反對“安納吉姆”作戰行動,那麽“隨時都會在太平洋出現一種情況,這種情況將使美國迫不得已從歐洲戰場上撤出”。[15]

針對美方的意見,英方強調,盡早結束戰爭的方式是集中力量先打敗德國,然後再收拾日本,一旦對德國的戰事結束,英國會將全部的資源用在太平洋地區,甚至可以以條約的形式確定此承諾。美方的太平洋作戰計劃,應限製在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臘包爾的作戰行動;在緬甸,英軍則收複阿恰布,在欽敦江(Chindwin)河穀建立橋頭堡,“安納吉姆”作戰行動和美軍其餘的行動計劃應到1943年夏天視情況而定。[16]

雙方交換意見後,於1月19日就1943年的戰略達成原則上的一致,其成果即為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備忘錄——《1943年的戰爭方式》(“C.C.S.155/1”)。其中關於太平洋遠東戰略的描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