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三、美方戰略的勝利

字體:16+-

在阿蘭布魯克的日記中或別的材料中,沒有提到他企圖說服艾森豪威爾放棄“霸王”(“三叉戟”會議後不久,“圍殲”改用此名)行動之事,所以並不清楚這僅是他個人的觀點,還是丘吉爾指使他去遊說艾森豪威爾。英國官方軍史作者約翰·埃爾曼提道:

通常認為——盡管證據是與之相反,但看上去仍被廣泛相信——英國人出於戰略上的或是外交上的原因,或兩者都是,要麽在丘吉爾的影響之下,要麽通過他作他們的發言人,希望1943年的下半年在巴爾幹向北擴大戰役,如果必要以“霸王”作代價。不管後來事情是怎樣的,在那時情況並非如此。[89]

丘吉爾在其回憶錄中也辯解稱:

……在美國,有一種傳說,說我曾極力阻擾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展開攻勢的“霸王”作戰計劃,同時又說我妄圖引誘盟國對巴爾幹半島進行的某種大規模的入侵,或者在地中海東部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役,這樣實際上等於砍掉“霸王”作戰計劃。這些荒謬的說法,多半已經在以上的各章中進行了揭露和駁斥……[90]

但是,無論是埃爾曼的評述,還是丘吉爾本人之辭,並沒有完全說明真相。丘吉爾在提到“霸王”行動時,總要加上一些前提條件,例如在德黑蘭會議時,斯大林問丘吉爾,他和三軍參謀長是真的相信“霸王”行動,還是為安撫蘇方說說而已。丘吉爾的答複是:“他堅定地認為,隻要時機到來,此前所說的關於‘霸王’行動的條件具備了,不遺餘力跨過海峽向德國發起猛攻是我們毫不動搖的義務。”[91]也許在卡薩布蘭卡會議前的一段時間裏,丘吉爾是真心想在1943年發起“圍殲”(“霸王”)行動,以此防止美軍偏離歐洲戰場,但如上文所提到的,他很快在三軍參謀長們的勸說下轉變了立場。到“三叉戟”會議時,丘吉爾及其參謀長們已經是堅定地把從意大利或是從巴爾幹進入歐洲大陸視作捷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