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皮書:2013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年度報告

二、以東亞、東南亞為基礎重建中華文化圈疆域

字體:16+-

中國電影海外銷售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如除了合拍片之外,中國電影在歐美的發行渠道較窄。中國電影的字幕翻譯水平較低,造成故事難以理解。中國電影尚未形成產業鏈,持續創造價值的動力不足。但是,根本的問題在於中華文化在與其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造成的誤解和曲解。曆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東南亞地區對中華文化的接受能力較強,應當成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前沿陣地。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大,重建中華文化圈需要這些國家對中華文化的再次接納。

自秦漢始,中國古代勇敢的開拓者們就從中原出發不斷啟程探索新的地域。張騫通西域、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通過他們的影響,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也曾經將漢字作為本國的文字通行,有的還保留著龐大的漢語記載的本國曆史資料。明清兩代禁海政策催生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海商武裝,他們開發了不少地區,通過大量移民將中華文化帶到當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的進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接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

中國電影起步較早,由於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受到影戲觀念的影響,中國電影自開始就具備獨特的中華文化氣息。這些電影除了在中國地區流行之外,也不斷出口到周邊國家。香港邵氏的武俠片風行東亞、東南亞,中國香港的流行文化也曾深深地影響了韓國和日本。但是,總體上看中華文化的傳播能力在下降。一方麵,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本身的國家主義興起,將文化產品作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予以扶植;另一方麵,中華文化深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流行文化無法流行,傳統文化不再傳統,難以產生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向後看,不斷發掘古老文化資源試圖解決今天的問題是一種文化焦慮的體現,傳統文化隻能提供某些借鑒,絕對無法解決今天的問題,在中國曆史上,每當社會進入焦慮期的時候,複古派就會出現,今天亦然。這種社會焦慮體現為文化焦慮,在電影中體現為價值觀的混亂。我們相信的、我們追求的東西與電影中表達的東西無法一致,一部無法真誠的電影如何吸引觀眾?